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一篇研究生該讀的文章-Ⅱ

研究所訓練的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大學四年的課程中,無論唸的是什麼學校,基本上要學的東西都差不多:就像經濟系要唸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法學緒論是每個法學院學生的基礎要求,基礎 理化更是自然科學學生的必修。在這四年中,每個基本科目的學習都被分配地很平均。然而,研究所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碩士課程的設計多半在二年之內會完成, 而且不同學校的相同研究所開的課程差異很大,任教的老師更有自主權去決定上課的內容。因此,有時就算課名相同,上課內容卻相差個十萬八千里。在這二年內, 碩士生不可能學到類似大學時期那樣完整的、基礎性強的、有普遍性的知識;相反的,他們所面臨的會是零碎式的、理論性的、有創意性的知識。如果碩士生的心態是被動的以為把課堂上教的東西學好就可以的話,他是做不好一個研究生的。 這點對於弄清楚論文對未來的意義是重要的關鍵。正因為研究生沒辦法在課堂上學到所有的東西,他必須有自己去找書來讀、找文章來看的能力。這使我想到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表示在寫論文的時候,常發現自己所知道的理論或文獻太少,以致於雖然想要把論文做好,卻怎麼做都只在把已知的東西往上套而已。我問他:如果你 的兒子問你「月亮上到底有沒有嫦娥?」而你回答「用你已知的去回答問題」,那你兒子永遠都找不到答案,或許會一直誤解嫦娥真是住在月亮上的。做研究絕對不是用自己已知的東西去回答問題,而是用尋找資料、驗證資料的方式來回答問題。 通常研究生提出來的論文題目,在課堂上都未曾討論過。有時我覺得研究生課程的設計跟他們最後寫的論文的相關性幾乎是零。也就是,修課歸修課,寫論文是另外 一件事情。一方面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研究生所修的課多少受限於課程安排、課程時間與對老師個人的好惡,而每個人的研究興趣的差異又是這麼大,要課 程與論文互相配合實在是強人所難。然而另一方面,這又是非常可悲的。就好像你明明是四川菜廚師,卻要你做法國料理來看你能不能畢業。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 的方式利用修課的機會去發掘你的論文題目,甚至藉此機會去多認識你的指導老師與口試委員。很多老師都鼓勵用研究計劃作為學期報告,看看有沒有機會繼續把它發展成論文。這也是鼓勵學生利用修課時就開始進行論文的準備手續,而不是修課歸修課、論文歸論文。 修課要以完成論文為目的,要把畢業學分當作完成論文的籌碼。修完一科就要增加一分功力去完成論文,而不是把畢業學分當作消耗品。常看到學生把研究所的課當大學部在修,一學期修個十二學分已經很多了,卻有人修到十五甚至十八學分。以致於一年後學分都修完了卻不知道論文要寫些什麼?這有點像龜兔賽跑,學生都像 兔子一樣自作聰明地跑去修課,課都修完了就跑到樹下去睡覺想論文題目,卻不知一路穩紮穩打的烏龜才是最後贏家。這種學生太多了,我有一個研五的學生,三個 研四的學生,他們自己都比我還沒信心能不能畢業。


學習從個人閱讀中得到快樂

剛從大學畢業的你,也會發現時間突然多了很多。一週頂多上十二到十五個小時的課,比起大學時二十多個小時,輕鬆得太多了。很少學生會去反省為什麼有這麼多 的時間?甚至有學生要求所長看能不能超修以便能「早點畢業」。這種學生完全無法了解研究生上課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因為絕大部分的學習是來自學生自己的閱讀,無論是在圖書館找資料或是上網跟上最新的資訊。研究生面臨多出來的時間覺得很快樂,因為可以有更多時間去睡覺、去打工或交朋友。他們還無法了解這其實 是給他們去做決定的機會。還記得「填鴨式」的教育是我們常批判國內教育制度的用詞吧,諷刺的是,當學生在研究所被賦予自己去找書來讀的時候,反而無所適 從。 許多學生都誤用了這個做決定的自由。有些學生選課的標準是「我喜不喜歡這個老師?」、「上課時間有沒有衝堂?」、「怎樣選課可以少來學校幾天?」、「怎樣 選才能週休二日?」、「要跟好朋友修一樣的課」,很少人考慮到「我需不需要這堂課?」或「我從這個老師身上能不能學到新的東西?」 讀書最大的樂趣是慢慢地發覺自己想要知道的東西其實就在手邊。我在美國唸書時,常在圖書館的電腦資料庫中,查到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查圖書 館的檢索目錄,這本書或文章常就在我的身後幾步路的書架上,這麼輕鬆就找到寶藏的感覺真是筆墨難以形容。讀書的樂趣也來自於自己能夠經由自主學習去回答問 題。不再像孩子般,完全得靠別人來提供現成的答案。學會如何問問題以及去回答它,是一種生活能力。這是一種獨立感與成就感,外在表現出來的就會是一種成熟 與穩重。你再也不會因為無知而恐懼或氣餒,因為你有辦法去解答。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jackymeifan&article_id=13930418

一篇研究生該讀的文章-Ⅰ

修課與論文寫作時程的調配與規劃

雖然研究所課程安排多在二年之內完成,但有多少人能夠準時畢業?部分學生不想畢業是為了來逃避兵役或拖延就業的困擾,但絕大多數不能畢業的原因是沒有做好 讀書與寫論文的時程規劃。時程調配不好的盲點有幾個: 一、 很多人把研究所當大學念,認為學分趕快修完就離畢業愈來愈近了,或者認為 學分修完以後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寫論文。經驗上告訴我,這種想法是條死巷。事實是,你絕對無法在半年內「完成」論文。因為你不知道有多少步驟要完成、也 不知道有多少白工要做、你也不知道老師是否會做很多修改、你甚至不知道你的電腦會不會當機而把心血一夕之間殺光光。這些變數都會將你「三個月寫完論文」的 雄心壯志給磨耗掉,讓你的論文好像永無完成的一天。 二、 以為定題目很簡單,想個二天就好了。寫過論文的人都會有的經驗是:找個題目怎麼這麼難啊! 學生通常以為自己的想法很天衣無縫,但一碰到老師的挑戰或看了一些文章後,十之八九會打退堂鼓。更多學生是二個禮拜就換題目,搞得每次遇到都不敢問論文進 行的如何。我的經驗是,一個好的題目花個一個學期、甚至一年來思考都不會嫌太長。你題目換得愈多,對自己會愈沒有信心。最好是隨著課堂上的學習以及與指導 老師的相處,慢慢找到一個精準的題目定下心來完成它。 三、 低估了完成論文所需要的時間。你這輩子還沒寫過超過二萬字的文章吧,可是一篇碩士論文少說也有三、四萬字,甚至十萬字的碩士論文也所在多有。光一個字一個 字敲進去就很花時間了,何況要思考架構等等。 四、 沒有與指導老師密切互動。隨著研究生人數日漸增加,每個老師所要負責的研究生人數也會增加,但不表示你不用跟指導老師密切互動。每週都去找老師談談可能過頭了些,但至少每個月一次、每次至少二個鐘頭的會面是基本的。你要讓老師知道你的進度、你的想法,也讓他的意見隨時進入你的思考中。我碰過有學生只見過老師二次,到了論文發表時指導老師還搞不清楚學生在做什麼研究。我還見過論文口試時,學生才提出連指導老師都沒聽過的論點,很難保證這種論文的品質。 五、 沒有算到論文修改的時間。很多學生以為把論文最後一個句點敲上去就完成了,沒有想到裡面有一堆的編排錯誤、模糊的論點或要修改的地方。有太多學生六月底把論文趕出來,然後問下禮拜可不可以口試因為要趕著七月畢業。如果你和指導老師平常的溝通良好,論文中的論述過程沒有重大瑕疵的話,可能需要二個禮拜找找錯字、修改一下語句就夠了。但這種學生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人沒有和老師有密切互動,最後才發現不只錯字多、格式亂、文獻亂抄、頁碼不對、語句不通、甚至邏輯不通的情況。 綜合上面這些盲點,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與寫作時程的分配是以「前轉」 “forward”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依照「入學」,「先修完課」,「再找指導老師」、「寫論文留最後」這個順序進行。這個想法在時間的先後上是對的,但 卻不實用的。因為其中一個小步驟的失誤就會拖垮整個時程,或被迫簡化某個步驟而使論文品質下降。我建議學生要用「倒轉」 “backward”的想法來思考,也就是先預計你要花幾年畢業,然後一步步往回推來訂出你在某段時間應該完成些什麼事情。假設你希望二年畢業 (其實根本沒有二年,從第一年的九月入學到第三年的六月畢業,共二十一個月而已),以下是我的建議: 論文的最後一步是口試後的修改與論文裝訂,至少要留二個禮拜。一個禮拜對委員的意見做出修正,一個禮拜付印。所以,如果你想要在七月初畢業,最遲六月中就要口試。口試前你得把論文的完成本交給指導老師與口試委員,並給他們至少二個禮拜的時間閱讀你的作品。所以你的完整的論文在六月初就要寫好。而所謂的完成本是你自己已經至少校正三次以上、並經過至少二個同學看過沒有重大筆誤或格式錯誤的成品。這個校正的工作常為學生忽視,但我建議不能少於二個月。所以再往前算二個月,你的論文初稿最晚要在四月初寫完。再把時間往前推,在第二年的十二月就要把論文計畫書完成(研二上學期末)。如此到第二年的四月大概有五個月的時間,扣掉中間的寒假與過年,約有四個月的時間。如果用這四個月,一百二十天來寫一百頁左右的論文,一天的進度至少要一頁,這樣的進度算很適中的。不要以為一天一頁很簡單,有東西寫一天十頁也飆的出來,沒東西寫可能十天都擠不出一個字。 論文計畫書的完成一定要老師指導,所以最好在第二年的九月(研二上剛開學)就找好指導老師。在九到十二月三個月內與他好好溝通,包括題目的確定、論文章節、理論架構都要有個初步的規劃,並且把紮實的論文計畫書寫出來。找老師不一定要拖到二年級,如果方向已經確定,早些決定也是可行的。 一年級升二年級的暑假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三個月。很多學生跑去打工或旅遊,認為讓生活與心態轉換一下、學些社會經驗或賺些錢比較實際。我不否認這些經驗很難得,因為我也曾從中獲得不少。但是如果你想早些畢業、又想把論文寫好的話,這三個月不要放假會是更聰明的決定。這三個月因為不上課,沒有課堂上的閱讀與作業要應付,是你自己去讀書、蒐集文獻與閱讀的最好時機。用功的學生三個月後功力大增,儼然像個某議題的專家;不用功的學生可能連上學期教的都忘掉了。前面說到一開學就要找指導老師了,所以你的暑假必須去唸些書,無論是對你的研究問題有初步的認識、或是多讀了些社會或哲學方面的理論、或是看了許多優秀的論文 或學術文章,都會讓你的老師有刮目相看的感覺。最後談到一年級時要做什麼。這時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課業上,每學期三至四門課若都很認真對待也是不小的負擔。你要利用這些課來試探自己的研究方向與能力,並且慢慢抓住研究問題的方向在哪裡。問問自己喜歡抽象的討論還是務實的數據?問問自己關心的什麼?不能接受的是什麼?很多人一年級不能適應,二年級又忙著寫論文,轉眼二年就過去了,老師有什麼專長可能都還不清楚,更何況去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應該在哪裡。 有學生剛開始還能按部就班地一步步來,但在某個階段因為某種原因而延遲了下來。然而卻要趕著按時畢業,於是只好壓縮到論文最後面的部分。所以不是草草下了 結論、就是錯字編排錯誤一大堆、或是對口試委員的意見視而不見,這些敷衍了事雖然不見得是學生本身的個性使然,但對最後的論文成品卻是要命的疏失。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jackymeifan&article_id=13930418

Karim Rashid-城市畫報專訪



★http://www.karimrashid.com/index.html

Karim Rashid的英文個人網頁

★http://www.karimrashid.com.tw/
Karim Rashid的中文版個人網頁

★城市畫報:我看到你身上有好幾個紋身,那有特別含義嗎?

Karim Rashid:我的雙臂總共有12個紋身,分別代表著自由、限制、輕盈、全球化、感覺、愛、靈魂……它們是我的個人象徵。這12個紋身份別來自不同的城市,東京、三藩市、紐約、多倫多、倫敦等等。每個紋身的意義跟我與這些城市的某些特殊關係相關聯。我計劃11月或12月到莫斯科去一趟,屆時我會再添一個紋身。這個紋身將是「打破習俗」的象徵,那是莫斯科給我的感覺:衝破傳統的叛離。

★城市畫報:在看你的個人作品時,我發現裡面有很多類似這些文身的圖案出現……這是怎麼回事?你把它們當成圖騰嗎?

Karim Rashid:是的。那些的確是我的紋身圖案。紋身給了我靈感,我覺得它們很漂亮,用在產品設計中一定很好玩。而且我一向以為,設計應該是私人化的,帶有情緒的,所以我選擇了生活中每天接觸的元素加入設計中,效果也很理想。
★城市畫報:就像你的秘密符號?
Karim Rashid:上世紀80年代,我開始為大公司設計產品。有些公司從來不會為產品標示上設計師的名字,所以在做塑膠模子時,我喜歡用一些很小的象徵圖案去作為我的作品標籤。這是一種隱晦地把自己名字加到產品上的方法。在過去20年間,我設計了超過55個象形圖案,每個圖案都秘密地傳達著我賦予它的意義。在我設計的SEMIRAMIS酒店,房間沒有房號,只有圖像標誌;在我替AITALI設計的傢具,替NORITAKE設計的骨瓷、地毯,以及EGIZIA的花瓶系列,我都運用了大量的象形圖案。這是我與顧客溝通的方式,我用這些圖案告訴人們我的設計理念。噢,我的妻子的手臂上也有一長溜的「圖像」。
仔細觀察Karim Rashid的設計創作,你不難發現在其風格多變的造型下,其實有著共同的設計符碼-圓弧向型圖驣及著眼未來的設計概念。這些類似的設計圖形正在Karim Rashid佈滿紋身的手背上跳躍。的確,他身上十幾個割劃著愛、靈魂、自由、輕盈、限制、全球化等不同情感意涵的刺青,正是他私人的個性代表彰,也是無盡創作靈感的來源。過去20年間,他由這些紋身延伸出超過55個象形圖案,將它們巧妙地融合在產品設計中,傳達他的設計理念。像在雅典的SEMIRAMIS旅館,他便以影像標示代表房間門號;Karim Rashid也運用大量象形圖案來表達他的創作意念,展示他對未來居家生活美學的觀感。
Karim Rashid堅持設計應該著眼現在、放遠未來,滿足生活所需。他在一本著作【I Want To Change The Word】中更是直言不諱地宣示【我摽改變世界】的主張。2006年2月,Karim Rashid在IDS加拿大室內設計展上發表最新的未來空間概念屋KIT24。這座佔地1800英呎,由24個色彩放射角面所搭建起來的雙層空間結構,正是Karim Rashid多年致力迎向未來理想的居家的夢想實踐。他將空間拉回到未來充滿綺麗夢想的60年代太空紀元如UFO的屋體及大膽前衛的室內空間設計成襲他一慣色彩繽紛、線條簡潔有力、動線流暢的造型風格。全開放式的空間分上下層主臥室,下層圍起居室及工作室,以中間配置的樓梯作為介面。全部的家具皆是Karim Rashid歷年來位各大廠所設計的經典創作;趣味的造型及風格不一的傢俱設計,透過精心的佈置也製造出活潑、歡愉的空間氣氛圍。代表一日24小時的屋主體,會著每日時間的經過而旋轉,用以象徵Karim Rashid主張改變才是進步的設計概念,亦充分表達生活與科技完美融合的未來

塑膠詩人KARIM RASHID



『Karim Rashid』被譽為塑膠詩人並素有設計金童的稱號,擅長以勾勒未來世界的設計風格及全方位的創作功力,無人能出其右。目前居紐約十大設計師首位,歷來榮獲最佳產品及設計師大賞無數之外,每月馬不停蹄地穿梭全球各城市進行演講與授課,分享他的創意經驗和哲學。


國際級設計大師
Karim Rashid出生於開羅,身為埃及和英國混血兒的他成長於加拿大,而如今在位於美國的紐約市發展著設計事業。以藝術風格聞名世界的國際設計師Karim Rashid所跨足的設計領域包括室內外空間設計,時尚精品設計,家具設計,照明設備設計,藝術品設計,以及各式各樣的產品設計。Karim Rashid以民主設計感聞名,他曾為國際知名品牌UMBRA、PRADA、ISSEY MIYAKE、KENZO設計,作品件數超過2千5百件,也跨足建築及室內設計,包括美國費城的MORIMOTO餐廳與2005年度榮獲SLEEP05歐洲飯店設計大獎,位於希臘首都雅典的SEMIRAMIS飯店。 從UMBRA到PRADA,從ISSEY MIYAKE到METHOD,他以不同的作風改變了產品設計的美學和消費者文化的本質。
他專攻產品開發、室內設計、時尚、傢具、燈光照明、藝術、音樂、以及裝置藝術等領域。
Karim Rashid對設計的理想宣言是:「我要工業設計成為全民話題」,他的作品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幾乎都採用平價的塑料材質,打破高價,以盡情玩耍為目的。

至今,Karim Rashid大約有2000件以上設計產品被各大品牌及廠商投入生產,也成功的跨入建築及室內設計的領域,作品包括美國費城的MORIMOTO餐廳與2005年度SLEEP05歐洲飯店設計大獎,位於希臘首都雅典的SEMIRAMIS飯店。Karim曾榮獲位於D.C.的CORCORAN藝術設計學院所頒發的HONORARY DOCTORATE OFFINE ARTS獎項,而其他獎項也包括2004年他的埃及舞蹈老師所頒發的 A.D. DUNTON ALUMNI AWARD OF DISTINCTION,2002年ID雜誌年度設計最佳項目獎,及2003年度美國最佳零售店面獎。Karim Rashid的作品今日被包括MOMA與SFMOMA在內的14家國際美術館列為永久收藏品,而他也不斷的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及畫廊做藝術展覽。另外,KARIM曾擔任10年以上的工業設計副教授,而如今他也成為了全世界大學及研討會爭相邀請的知名講師。
Karim曾出版過兩本叢刊名為“I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RIZZOLI, 2001)與“EVOLUTION”(UNIVERSE, 2004),也在2004年度經由CHRONICLE BOOKS出版了一本設計書刊,以及2005年度一本名為“DIGIPOP”的數位電腦圖像設計書 (TASCHEN 2005)。 Karim在2003年為CALMANN AND KING編輯了國際設計年鑑18,也同時製作的兩張名為NEVERSTOP的音樂專輯,販售於精品店。
在“I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中揭示了他的雄心大志,即是 “Karim can do anything”; 由他設計的產品品項從傢俱、服飾、香水瓶子、室內空間、飯店,甚至出版音樂CD,都充滿了KR的獨特風格。在他的設計觀中,想呈現的是全然前所未有的東西、前所未有的概念,獨創一種數位化的全新紀元,所以他的作品風格常常呈現一種充滿想像力的未來感。當然,除了超凡的設計創意,最令人佩服的是Karim Rashid設計團隊縝密的行銷效率及將設計美學與商業緊密結合的功力;在打造美學經濟的版圖上,Karim Rashid 絕對是箇中翹楚!

絕無僅有的設計哲學
Karim採取與傳統模式相反的邏輯來經營他的設計事業 。 一般有名的設計師常藉由創造昂貴的家具或設計高級餐廳來宣傳他們的名字 。 Karim則用一個$4.99的塑膠垃圾桶- Garbo (嘉寶) 來打開他的知名度。Garbo (嘉寶)自1999 年量產上市以來, 已有超過三百萬人買下它。 在過去的十年內,他已經生產香水瓶(Issey Miyake、Kenzo),家具,花瓶,肥皂盤子,沙拉伺服器,點火器,茶壺,外套掛架和咖啡杯子等。
Rashid 的設計哲學起源於拒絕用日常不變的信念與環境作為設計的原動力,他給予他的室內或產品設計源源不斷的創新附加價值。

應奇松國際之邀第一次訪台的Karim,有別於照片裡的酷酷模樣,態度十分親切,除了招牌的粉色衣著外,他手臂露出的刺青符號最引人注目,Karim說他每年都會在身上弄一個新的刺青,每個刺青都代表一個與他關係密切的城市今年10月,身上會有第16個刺青,Karim更期待的表示,如果他設計的珠寶在台灣反應熱烈、彼此也合作愉快的話,希望明年能把代表台灣的圖案刺在身上。


其實Karim身上圖案也常出現在他的作品裡,Karim已經設計過54個圖形,這次合作的珠寶Anthony’ by Karim也只使用了其中3個圖形。

09 早春款‧gucci joy 咖啡漆皮滾邊刺青包




09 早春款‧gucci joy 咖啡漆皮滾邊刺青托特包
質感搶眼的時尚漆皮滾邊,搭配尚新穎獨特的刺青圖騰,突顯出品牌的獨特性與華麗]的奢華魅力

‧ 經典pvc防水材質
‧ 獨特圖騰新穎設計
‧漆皮滾邊搶眼有型
商品品牌:gucci
商品顏色:咖啡色
商品材質:pvc材質.漆皮皮革
商品尺寸:約底寬38.5(上寬49)x30x17公分 / 提把約53公分
商品配件:原廠防塵套.數字品控卡

刺青客紋身花刺晶錶

MARC ECKO 刺青客紋身花刺晶鑽腕錶



TITUS鐵達時

The Tattoo Artist by Jill Ciment-刺青師


The Tattoo Artist by Jill Ciment-刺青師
這是一本讓刺青藝術呈現全新風貌的小說,廣受國際書評好評,故事主軸圍繞在跨文化、時間性、藝術史,以及女主角莎拉追尋自我本質、失根的感受,和男主角之前情感上的愛與失落。

失根的藝術家,浪蕩不羈的個性,沒有盡頭的漂泊……再回到紐約時,到底何處才是家?
一九七○年代,莎拉‧艾倫李奇搭乘飛機,帶著榮耀,回到了紐約;因為她將成為《生活》雜誌的特寫人物。她已經超過三十年沒有離開過塔霧瓦島,一個她和她先生菲力普,在探險時遭到暴風雨而被困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嶼。莎拉並不知道登陸月球的人是誰,也從未看過原子筆。她的身體從頭到腳,全部都是刺青。

故事開始於一九一八年的紐約,一位崇拜藝術家的工廠女孩莎拉,邂逅了一位富裕的前衛派精英分子菲力普。他們瞬間墜入愛河,結婚,並共同創作,穿梭在社交名流與革命分子之間,直到經濟大蕭條時期,重挫了莎拉、菲力普以及那些贊助商。當有人提供到南太平洋島嶼上收集面具的工作機會給菲力普,他們馬上答應並迅速踏上旅程,逃離沉浸在悲慟中的美國。而他們以為這僅僅是只有一星期的塔霧瓦島旅程……
莎拉透過在皮膚上的傳統刺青,紀錄她一生的歷史,這些刺青成為她最傑出的作品,並讓她細數生涯中的每一天。生動、赤裸且感人的散文描述,《刺青師》提醒了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不可預知的力量塑造而成。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當了快一年的研究生...低咕低估....

這一年睡不飽、沒吃好的研究生活,導致脾氣差、壓力大、神經敏感.....
相對的,回收的報酬是
1.導讀是研究生必備的基本工。
2.同學們的報告也是學習的重點。
3.主動!!!!研究生必須主動出擊機會才是自己的。
4.讀書讀一遍無法理解,就讀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找出一點端倪、問題、摘要。
5.萬事起頭難,剛開始還沒做時,都覺得無法達成,心會意冷,請拋棄心裡所預設的立場,做就對了,抓出問題點,尋找解決方式,同學或老師的建言必須吸收。

‧文學導讀
原本很難理解的文學導讀課,透過同學的導讀與老師相護的交流,老師會在同學報告完重點摘要後,解釋其概念、想法,終於明瞭一咪咪,期間,還伴隨著世界無敵認真的寶老師,適穿插提供一些建議、問題與討論,使課堂氣氛緩和不少,寶老師學習的精神是我們的榜樣,很少遇到這麼好學的學生呢!!!.....(真是慚愧呀!!)

‧視覺創作風格
 每個禮拜都有一定進度,材不會在學期末抱佛腳,老師不僅讓我們學習到各個時期、階段的視覺風格,也在平常課堂上傳授一些知識與分享,透過課堂報告,更深入理解了各個風格與設計學校的發展理念。

待續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水性噴墨彩色紋身貼紙

水性噴墨彩色紋身貼紙---DIY紋身圖案
尺寸:A5 每包四份入.內含A跟B紙 每組2包

適用任何桌面型印表機及原裝相容墨水(水性染料、顏料)Hp、Epson、Canon..等.
每包均附有操作說明書.
客制化製作商品.
產品特色:
用於個性化與個人單品上.
酷炫造型自己設計.
展場.秀場.展現商品特色.
派對.夜店展現自我風格.
戶外活動小團體LOGO
要印什麼圖案都可以自己決定。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刺青商品-GUCCI限量紅色漆皮滾邊美人魚圖騰刺青防水波士頓包

品牌:GUCCI
名稱:限量紅色漆皮滾邊美人魚圖騰刺青防水波士頓包

產地:義大利製造
尺寸:寬度43 x 高度27 x 底部厚度23.5 公分
材質:美人魚圖騰刺青雙G防水PVC材質 + 紅色漆皮色亮面手提把與滾邊
設計:側邊備有一個金屬吊環,可供吊掛隨身配件
內部:寬廣的置物空間,內部備有一個小口袋
特色:嚴然是把LV SPEEDY 40 設為假想敵的全新設計款式,材質輕穎、年輕化的粉亮色造型,物超所值的優惠定價,絕對成為2008年秋冬最熱門的靓女手袋!
配件:GUCCI品控卡 + GUCCI防塵套 + GUCCI精美紙袋 + GUCCI購買收據影本。

刺青商品-GUCCI限量紙袋

GUCCI 2008限量耶誕限量刺青系列-雪白雙G壓紋紙袋。



尺寸:寬度23 x 高度17 x 厚度8.3 公分
說明:適合置放皮夾、鑰匙包、名片夾..等飾品專用的紙盒
特色:2008年12月份購買GUCCI商品所保留的GUCCI耶誕節紀念版白色雙G壓紋禮物袋!


‧正面‧


‧正面放大‧

‧背面‧

刺青商品-:REBEL 8

來自美國西岸舊金山的品牌:REBEL 8,跟位於美國西雅圖的Flying Coffin,製作了一系列的聯名商品,R8出了名的就是刺青&重視細節的設計風格,這次透過NEW ERA的trapper cap,製作了非常Detail的電繡帽款,他們也同時釋出了多款聯名TEE恤,從繪畫的細節就可以體驗到R8與眾不同的魅力。




潮流刺青商品

產品介紹:刺青流氓手套
材       質 :絲質的
產品特性:畫滿各式各樣的圖案 ,穿戴起來像是紋身般,卻不用忍受刺青的疼痛感不論如何搭配都可展現個性時尚魅力感!!






MIND SET ! 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本書是奈思比先生對他自己人生歷練下,如何去預測未來的方法作一個闡述。書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奈思比先生分析歸納出11個自認為相當成熟的想法,提供分享作為分析未來的重要參考工具,雖然並非全然對奈思比先生偏向功利想法的觀點認同,但他思考的方法與長久努力得來的豐富經驗卻是值得效法。書中運用許多他對世界情勢的觀察及企業問題的解決,作案例解析,使讀者能從實例中了解到所謂的定見及該如何有效運用。


       本書最值得細細品嚐與了解的,還是奈思比先生所提的11個定見。脫離了此,本書也就如同一般的社論文章。所以我們在下面逐一檢視並思考其意義。幫助回顧閱讀後的成長。


定見1: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改變。奈思比先生從生活中最簡單而且直接的事情來說明。他說從祖父時代一直到現在,生活中沒變的事仍然很多,其中對人最重要的事,房子,家人,工作,仍然沒有改變。奈思比在此提醒我們,不要迷失在盲目追求改變的焦慮中。事實上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事都會同時變動或都會馬上變動。如果是這樣,真理不會存在,科學定律也不可能存在。水在一大氣壓下煮到攝氏一百度就會沸騰,這是普遍的認知。也不會在今天變成攝氏90度沸騰,明天改變為攝氏110度沸騰。所以有一些我們胡亂的擔心可以不必要,也不要期望世界會如己所願的變化。但是不可否認的,世界仍然一直在變,而且會持續改變下去。我們要練習的事是找出會變的事情,好好的了解,而不是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而失去了焦點。


定見2:未來就是從現在開始。許多人期望未來的改變,卻忘了最根本的事,現在,這一刻就是未來的起點。我們常會因為追求安逸,而把生活當成例行公事。計畫就照以前的計畫擬定,事情就照以前的方法去做。我們變成在過著過去的生活,卻奢望著美好未來會來到。奈思比先生則從另一個方向告訴我們現在的重要性,而且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認為未來和現在無關,那就會付出代價。如他在書中舉例的小男孩,總是心思放在遠方的天空,結果走著走著就跌倒了。因此現在可以很重要,也可以一下就變成過去。奈思比先生告訴我們幾個好的方法,把現在變成未來的開端,也讓我們更能掌握未來的趨勢。

定見3:不要輕忽了統計數字。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了解,有時候還是要讓數字來幫助我們了解一些現況。許多事情都會被個人的情緒,習性,而在傳達給他人時,真實的面貌被改變了。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體驗。但是有時這種扭曲也因為自己的心境而被自己接受。如此就更擴大偏離事情的真相。但對於這個定見,個人有兩點看法,一是一般人很難對事情的真相作深入的了解,因為願意去花時間看懂難懂的統計數字,並探討各種指標所代表的意義,實在是如鳳毛麟角。同時永遠會有人提出一些統計數字,來說服你去相信他要說的話。我認為人們如果一直相信統計數字,就會永遠搞不清楚真相為何。所以奈思比的這個定見,我個人認為其實是很難適用於一般人。第二點是許多事情有突變或臨界改變的特性,非直接用過去的統計可以預測。例如水到了攝氏一百度,就會突然變成水蒸汽。這個現象就無法用直線性的水加熱多少升溫多少的數字預測出來,所以統計數字同樣只是一種參考而已,不能用統計數字來作為自己未來全部的依據。奈思比先生的不要輕忽統計數字,應該是指對事情可藉統計數字來作一些比較與了解,而不是希望大家盲目相信統計數字。即便如此,奈思比先生在最後重點筆記,還說明比賽分數是不可能造假的,而我們事實上知道,比賽分數還是有人造假的,即使勝負對雙方都很重要。

定見4:盡情想像,別怕出錯。不像第三個定見,個人對這個定見也很認同。據說嬰兒的創造力是最高的,隨著年齡增長,創造力越來越少。有些人整天受到自我畫地為限,創造力降低到接近零。這些人在作事上不容易出錯,但也令人覺得沒趣。嬰兒是尚未受到環境很大的限制壓抑,而且它的生命成長力正在極大值區域,所以充滿了無限創意。我們如想要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就必需要放開可以去掉的自我限制。努力發揮創意,也把自己弄得像嬰兒一樣充滿生命力。

定見5:未來就像一個拼圖。這個比喻很有趣,就如同成語故事,瞎子摸象的情形。每個人對大未來能看到的觀點有限,以為那就是全部。但是奈思比以拼圖比喻,也如同瞎子摸像一樣,每個人摸到的一部份,拼湊起來,才有機會像是一隻大象。而非大象像樹幹,像一條蛇等。未來是更大的大象,我們要集合大家的視野,來觀看未來,才更有可能看得凖未來。奈思比在這個定見更用檢熟果的例子,來說明如何串接現在許多人的觀點,去產生比較完整而新的觀點。他舉的例子,以科學界之天才愛因斯坦為例。說明愛因斯坦的成功不是靠自己從零到壹,而是吸收許多別人前衛的發現,整合後再延續出新的發現。這樣的現象有點像個人在本所季刊寫的文章內,所提到的概念研發。即是運用幾個新的想法或正在發生的現像去拼出一個新的概念來作為未來產品發展的依據。奈思比先生在此闡述的更為仔細與深入。

定見6:不要走太快了。大家也都知道,許多走在時代尖端的人,生前都過得很不愉快。又如同戰場上的英雄,通常也是最容易戰死的一群人。但是當輪到自己表現時,多數人又會忍不住的想作出自己偉大的一面。例如許多工藝創作,因為這樣的想法,創作者會努力在某部份特別誇大表現,以求讓自己有最大的呈現。但這時候,一般觀者通常無法作跳躍式思考而接受這樣的創作。使得創作者並沒有得到如預期的回應。但我們初看這個定見,似乎有點與第四個定見相斥。經個人再細讀熟思,認為這個定見主要是在描述行動,執行。而定見四主要描述在思想方面。所以兩個似乎又不會有矛盾。這個定見個人認為也相當對。許多人在執行計畫時真的很容易想把理想整個執行出來,結果費了許多經費、人力。但是效果卻沒預期的好。這樣反而容易招致失敗。所以能找到平衡點,是最好的行動準則。也就是奈思比所說的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

定見7:變革,就要端出牛肉。我們通常以為如果改變會更好,應該大家會毫不猶豫的一起努力去做。結果經常不是如此。有些人會反對,但大多數人會觀望。這種情形其實大家都不陌生。所以歷史上許多變革,都是以失敗收場。就是現在,在台灣,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在發生。不管大如政治,小如辦一個活動。改變,對大多數人來講,是一件彆扭的事。即使不是很明顯或不是很外在的,但在潛意識裡總是因違反自己的習慣而不舒服。所以有機會反對,或受到別人的點火影響,馬上會加入反對的行列。所以變革要成功,如奈思比先生所講的,要端出牛肉來。在這裡我們又可以想到一件事,以前媒體老是要求政府施政,要看得到牛肉。於是政府官員就開始用各種數據形容詞,畫出牛肉的樣子。讓大家心裡浮現出牛肉,大家也感覺好像看到了。只是這種牛肉是端不出來的,因為是用畫的。用畫的牛肉,只是能滿足第一步心裡的滿足,再下去,肚子餓了,還不見牛肉,變革就無法再順利下去。現在奈思比先生講得更明白,要端出牛肉來。暗示,只看得到牛肉其實是不夠的,端出來就是要讓大家吃的。只有吃得到的才是真正的牛肉。但是我們就不禁要問,那有那麼多牛肉,如果沒有牛肉,那不是不要改變了。別急,奈思比先生後面會提到,如果改變不要太大的話,牛肉就不太需要了,但只是改變的時間要拉長而已。

定見8:演變是需要時間的。就如同煮青蛙的故事,逐漸的變化,總是不那麼痛苦,所以能被接受。雖然最後的結局是一樣。奈思比提出這樣的定見,是要告訴大家,社會上有許多演變正在發生,但是以漸進式的居多,而突然變化的為少。這樣的情形可以提示大家兩件事,一是如果你要改變事情,不要急著想成功,而最好能善用時間這個變數,來增加改變的成功性。第二是因許多改變逐漸發生,你可能不察覺,而喪失創造未來的可能性。這樣的定見,也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慣性思考,一般人總是被訓練的以為,改變就是馬上要作不一樣的動作。去觀察世事的變化,也常用這種邏輯去看。奈思比先生在此提醒我們,事情不是如此的。以本所為例,本所也歷經許多改變,但是能留下而產生影響的,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產生的變化。而許多很明顯的改變行為或計畫,都會因人事變化而快速消失。
定見9:把握機會,不要急著解決問題。這個定見分為兩句,把握機會與解決問題。看到這個定見,個人覺得奈思比先生有把矛盾統一起來的能力。把握機會,一般人認為就是要快,要積極。而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一般人又認為,要慢,緩和。大家或許要問,這兩個看起來相反的事情,為什麼要放在一起,成為一個定見。也許這正是奈思比先生高明的地方,他用這樣的安排讓大家更能去思考許多事情的真正涵意。不要被表面上或習惯上,大家所認定的想法所操縱,而覺得事情就是想當然爾了。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或許從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把握機會,也許不是要我們快就好,而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樣的機會才是我們的機會。而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也許是叫我們先作好別的事,而不是把問題丟在一旁就好。也許還有其它的可能性,如果這本書的讀者因此而能產生許多其它的想法,那本書讓讀者學習成長的目的就達到了。而讀者也能藉這個機會擴大自己的思想寬度,不要常被慣性思考所限制住了。這是個人從定見九中額外讀到的訊息,感謝奈思比先生。

定見10:要懂得去蕪存菁。這個定見主要在闡述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能力有一定極限,不可能無限制擴大包容所有的人、事、物。所以要能作到去蕪存菁,才能把事情處理好。更進一步,如果個人或公司能把不好的人、事、物去掉,汰換成好的,那這個人或公司的人、事、物肯定會越來越提昇,品質越來越好。奈思比在這個定見解釋不多,也許這個定見已經很明顯化了。他提出一個方法,讓我們能很容易作去蕪存菁的功課。那就是對人、事、物也好,先維持在一個設定的總量,任何時候,都要先去減少目前的量,然後才能再加入新的,以不超過所設定的總量為限。例如,我蒐集了10個杯子,已是我櫥櫃的極限。而那天我突然在某個工藝之家看到一個茶杯,超喜愛,但是我只能先從10個杯子中去找出1個,決定不要了,送給別人。然後我才能再買那個新的茶杯。這樣我的收藏數量就不會增加。但所收集的杯子是越來越接近我真正喜愛的。但是這個定見也有危機,我們常看到有些電影故事情節就是在描述,一個專門集合菁英的團隊,輸給了一個雜牌軍團隊。在電影所講的也就是現實社會中,較少發生的事,所以奈思比的這個定見應該是沒有錯的。只是我們也不要因此就忘了去聽所謂非菁英分子的心聲。

定見11: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不是一個廣告詞嗎?奈思比先生,很慎重的提出這句話做為最後一個定見。也就是要告訴人們,不管如何預測未來,最後不要忘了人性才是決定所有事情的根本,即使像科學技術這種包含最少人性考量的人類活動。未來很難看得清楚,許多人或企業都心存戒慎,認為未來要贏的關鍵在於能掌握多少科技,因此急與對手競爭,盲目增加科技設施。在這裡奈思比先生明白的指出,許多科技的使用只是造成企業或個人的減分而非加分。他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那就是電話語音服務,這項科技,處理不好,通常只是浪費客戶的時間與電話費用。因此,最後許多公司改進這項缺失,在最後再加個「或請撥0,由總機為您服務」。但從接通電話開始,到聽到最後一段話,還是浪費了不少時間。所以奈思比先生提出這樣的想法,作為贏向未來的重要參考之一。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追求進步,而忘了這個世界是由複雜的人類所構成,而不是由冰冷的科技所建成的。講到這裡,想到本所的發展,本所的業務主要是工藝項目,這些工作主要含有很大的人性部份。因此從這個定見,我們可以確認基本上我們的立場與未來並不脫節的,但如何從這個基本立場上出發去發展我們的業務,卻是值我們去思考的。

奈思比的11個定見,都是在導正一些錯誤的觀念,並啟發一些新的概念,讓大家更能正確的看到未來,增加掌握未來的勝率。
該如何運用這些定見在自我的發展上,這本書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做,這些定見的概念>具體,他傳授的11個定見,很像武學祕笈,招招看得懂,但如何運用,如何切換,如何不自相矛盾,則完全要看入門的道行,和尚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而定。
奈思比歸納出的11個定見,預設了方法論上的一個提醒,那就是要有一套方法,一套觀念系統,去咧解認識世界。這套方法,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反過來受限思維進步。
歸納整理出3大重點:
1.把握現在,才能掌握未來,抓住當下這一刻!!
2.開始學習閱讀精準數據概念,抓住變的趨勢。
3.慢慢來,比較快(引用九把刀的書名),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不要怕出錯。


最後,奈思比先生更用這些定見為例,進行對世界文化、經濟及中國、歐洲及趨勢分五個章節分析。視覺文化的勝出,時尚結合藝術的發展,高設計感的產品,藝術博物館的普及化這幾個趨勢。我們可以參考這些文化趨勢來思考執行方法或方向,也許可以獲得相當的成果。

《奈思比十一個未來定見》這本書,是值得閱讀與思考的一本書。不見得要全然讚同他的看法,但可以藉由他的經驗來修正自己的觀點,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可能是奈思比先生對讀者最高的期許唄!!!

Mind Set!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11個未來定見

約翰‧奈思比:未來如拼圖。2007大趨勢‧決勝未來訪台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