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又認識了葛本納先生,不要懷疑,他現在是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安娜堡傳播學院的教授和系主任喔!!第一次專心研讀這麼專業的理論書,並分析他的理論。
傳播理論
商楠(Claude Shannon)和韋佛(Warren Weaver)的傳播數學模式,一般均認為是傳播研究的起源之一,是過程學派的典型代表。
傳播是?
● 符號是各種人為製品或行為,目的在傳遞意義。
● 符碼則是決定符號關係的系統
● 所有傳播都包括符號(sign)和符碼(code)
● 符號學派:視傳播為意義的生產與交換。關注訊息及文本如何與人們互動並產生意義。
取材語言學和藝術等領域,將傳播定位為一種「作品」
● 過程學派:視傳播為訊息的傳遞。他關注發訊者與收訊者如何進行譯碼(encode)與解碼 (decode),目的在探討傳播效果和正確性的問題。結合社會科學,心裡學、社會學等領域,將傳播定位為一種「行為」。
接著介紹葛本納囉!
葛本納模式(1956)
優點:
1. 連結訊息與訊息所指涉的「事實」,能研討接收和意義的問題。
2. 將傳播過程視為2向度輪替構成:感知向度(認知與接收),傳播溝通向度(包括方式及控制),依然為線性模式。
由(E事件)開始,被M所感知成為(感知概念E1,因為M不可能全面吸收E),接著進入垂直向度。
★ S是訊息的訊號形式,E是指它的內容。
★ 替E找一個最佳的S,是傳播重要決定之一
★ 我們內在的概念與思想模式是我們文化經驗發展的結果,所以感知不只是個體心理過程,同時也關連到文化。
★ 訊息的意義並不內含在訊息本身,而是一種接受者和訊息之間互動和協調的結果。
熟讀後,老師要我們以此模式,分析媒體所帶來職棒打假球或美國牛的新聞事件的訊息為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